校长范素华一行到“第一书记”帮包村走访调研并慰问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

作者:时间:2016-07-17点击数:

7月15日,校长范素华、副校长刘正林一行7人,赴德州市宁津县杜集镇学校第二批“第一书记”帮包村走访调研,看望留守儿童并慰问学校正在当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的学生。宁津县委副书记林春、杜集镇党委书记史恩智等陪同调研慰问。范素华与林春、史恩智共同为山东女子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

范素华一行首先到杜集镇与当地相关领导同志就“第一书记”的工作情况、“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情况及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事宜进行了交流座谈。会上,林春简要介绍了杜集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我校选派的“第一书记”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三位“第一书记”克服重重困难,深入群众,实干苦干,为驻村理路子、破难题、促发展,真正做到了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前进,在不断前进中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范素华感谢当地党委、政府对我校驻村干部的关怀,并表示,学校高度重视“第一书记”工作,不断整合资源,尽力提供所需支持,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校地之间的合作,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她要求“第一书记”戒骄戒躁,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多做实事,继续带领广大群众共谋富民强村之路,圆满完成“抓党建、促脱贫”的帮包任务。

随后,范素华一行赴“第一书记”所驻的三个村子实地调研了幼儿园、生态板厂和家禽养殖场等帮扶项目的进展情况,看望慰问了留守儿童和正在当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并为孩子们赠送文具、书包等学习、生活用品,表达了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范素华一行还实地检查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在听取了艺术学院带队教师以及艺术学院与信息技术学院部分志愿者的汇报之后,范素华、刘正林对我校大学生志愿者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勉励大家珍惜本次社会实践的机会,多向基层教师、干部学习,在社会大课堂上接受锻炼,在促进个人成长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同学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实践活动以及关心留守儿童工作,更加努力地完成好预定的各项实践任务。

调研慰问期间,学校为“第一书记”送去了防暑降温物品,这是学校工会贯彻落实省总工会《关于开展2016年“夏送清凉”活动的通知》要求的具体举措之一。学校工会、组织部还组织全体教职工为“第一书记”帮包村新建幼儿园捐赠图书画册800余本以及玩具、教具、生活用品等,以实际行动助推“第一书记”开展相关工作。

据悉,三位“第一书记”入村工作以来,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这一目标,与村里的干部、党员、群众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智力资源优势,完善帮扶措施,全力推动省委、省政府抓党建促脱贫政策在帮包村落地生根。一是扎实推进帮包村基层组织建设;二是充分运用扶贫政策,积极争取各种项目资金,落实好精准扶贫项目;三是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努力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做好扶贫利民实事。三位“第一书记”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帮助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今年暑假在“第一书记”帮包村开展社会实践的是艺术学院和信息技术学院的两支志愿服务队。艺术学院“美丽乡村建设”志愿服务队由12名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组成,服务队于7月11日到达杜集镇伍大庄村后,即根据伍大庄村实际,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村子量身定做了兼备教育意义和观赏价值的传统文化墙和水墨村庄绘制方案,包括三字经、儒家“五常”、社会公德、村庄之四季等。同学们还根据当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需求,精心设计了生动有趣的“中国梦我的梦”、“我爱我的家”等主题绘画课堂,指导孩子们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家园和梦想。志愿者们还计划与村民一起举办“和谐村庄 美丽家园”学民联欢会,借以增进学民之间的感情,丰富村镇文化生活。

信息技术学院“童心燃梦 信息同行”社会实践团一行12人则在红庙村开展“信息携爱心,与你共成长”活动。队员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村民们设计农副产品商标和外包装,并帮助村民们建立了网络销售平台,使“互联网+”走进农村,助力村民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队员们还开设了礼仪、国学、手工、劳动等丰富多彩的小课堂,利用精心制作的课件和生动有趣的视频短片等教育、引导孩子们学会感恩,养成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按照计划,他们也将与村民们共同举办消暑晚会等活动。

学校组织部、宣传部、工会、艺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陪同调研。(杨兴魁)

中共山东女子学院委员会组织部主办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2399号 邮编:2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