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一书记”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工作

作者:时间:2016-02-01点击数:

2015年2月,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继续从省直单位选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意见》,学校选派新一轮“第一书记”—杨洋、赵贵阳、孙利华分别到德州市宁津县杜集镇伍大庄村、小王村、红庙村任职。一年来,三位“第一书记”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这一目标,与村里的干部、党员、群众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智力资源优势,完善帮扶措施,全力推动省委、省政府抓党建促脱贫政策在帮包村落地生根。

扎实推进帮包村基层组织建设。一年来,“第一书记”工作组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班子凝聚力不够强等薄弱环节,开展深入调查研究,通过拜访帮包村党支部老书记、老党员,召开党员代表会议等方式,对帮扶工作进行宣传,听取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摸清帮包村党建工作现状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开展活动20多次,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得到群众一致好评。“第一书记”以身作则,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干部值班”等制度。开展了“第一书记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规范民主议事制度,建立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并制作了党务、村务、财务公示栏。开展党员亮牌活动,为每位党员家庭门前挂上“共产党员户”的牌子,每位党员佩戴党徽。探讨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围绕五个目标要求,建章立制,明确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提升村班子领导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

充分运用扶贫政策,积极争取各种项目资金,落实好精准扶贫项目。利用省专项扶贫资金150余万元,确定了农机联营合作社项目、生态板材加工项目、蛋鸡标准化养殖项目等,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建立了村民、贫困户、村集体共同增收的致富模式。新成立的党员农机服务队,让群众得到了实惠,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实现了基层党组织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努力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做好扶贫利民实事。驻村一年来,围绕十二项行业扶贫任务,联系相关行业部门,共投入资金310多万元,修建了村内道路、幼儿园、生产道路桥梁、健身广场、文化大院;对各村的电力、危房进行了改造。整合学校资源,积极开展“智力扶贫”、“教育扶贫”,协调学校教师教育基地,免费培训杜集镇骨干幼儿教师8名;制定并实施“乡村幼儿园发展支持计划”,联合山东银座幼教集团对帮包地幼儿园管理及教育进行全面帮扶;结合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选派了两支实践服务队到帮包村开展关爱老人、关注留守儿童、义务支教、拍摄全家福、绘制文化墙、举办“乡村消夏晚会”等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关注留守儿童“小雏鹰爱心学社”,利用假期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并赠送学习用品;帮助特困家庭维修房屋,发放取暖用煤、棉衣、棉被、食用油、面粉等过冬物资。

三位“第一书记”入村工作以来,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热心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中共山东女子学院委员会组织部主办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2399号 邮编:250300